阅读历史 |

第20章 瓦工(2 / 2)

加入书签

----这是华丽的分割线---</i>

提了两个皮箱进来。财务说:“这是你们的尾款,你们清点一下。”是的,那是个流行用现金结账的年代,也是个不拖欠工程款的年代。爸爸和四叔没想到这么顺利,他俩结结巴巴的说:“我们没有那么着急,不,不着急”,财务说:“如果你们真的不急的话,先结一半可以吗?恰好我们财务有点紧张,下个月再结你们另一半行吗?”四叔赶紧说:“行行行,只要以后咱们厂里还需要盖楼,还找我们就行。”

好像就是从那以后,工程款就再也没有那么顺利的结账了,拖拉机厂说好一个月后付的另一半,变成了两个月后付,又变成半年后付,直到一年后,用大几十辆拖拉机抵了债。虽然爸爸后悔那次太鲁莽,但也感谢拖拉机厂信得过他们,给了他们盖楼房的第一个机会。

爸爸把第一次盖楼房的经历给了拖拉机厂,而他的第一个从业资格,是“瓦工”。

记得那时候学校让填表格,表格内容是家庭基本资料,比如家庭成员、成员关系、工作单位等等。爸爸看了看表格,认真的把每一栏填好,在“父亲工作岗位”那一格当中,他写了两个字:瓦工。在“父亲的月收入”那一栏中,他写下了:800元。

瓦工的含金量有多高我不太清楚,但我知道它是土木建筑中的一个基本工种。

爸爸对他自己“瓦工”的身份非常满意,后来他一直称呼自己为“瓦工”,在这好多年里,他取得了各种证件和资质认可,他做过乙方也做过甲方,他当过项目经理也自己成为开发商,有那么些年,他晚上回家的工作都是对着蓝图纸写写算算,很有学究的样子,再后来,他50岁时居然开始用ad了!但不管他怎样成长和进步,他始终在我们的家庭关系表格中,“父亲工作岗位”那一栏写下瓦工两个字,有时候爸爸和亲戚朋友们聊天,偶尔也会自嘲一下:“我一个瓦工······”

我一直到大学时,仍然不理解爸爸为何对他的瓦工资质这样深情,明明可以填个“高级工程师”,或者“总经理”什么的,这样至少做为他儿女中最虚荣的那一个,我也感到很自豪,但他偏不。这和我们这一代人非常不同,我们填表格,都要从最“最高学历”填起,取得的资质写的越多越好,一些软件明明只懂些皮毛的操作,就敢用“精通”、“熟练应用”这些字眼,外语忘得差不多了,还敢说自己会讲英文。有时候,我们甚至把某些身份也会提前公布,比如“准接班人”、“准妈咪”“未来某领域的领军人物”等等。好像只有这样,才能彰显自己的能力。但那时的爸爸不一样,他不炫耀自己得到的所有荣誉,同时也禁止我们以此为傲。如今,我好似明白了他的深意——表格中填“瓦工”没有错,毕竟这个证件我家里一直都有,只是不如后来的证件那样耀眼,但“瓦工”是爸爸迈出的第一步,是他梦开始的,他一直都牢记在心,并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,我们为之骄傲的,不是爸爸身后的那些光环,而应该是有他这样努力的一位父亲!

和“瓦工”这个称号一样,我们填学校的家庭资料表格时,家庭收入那一栏,永远都写“800元”,我上大学时,城镇最低生活保证金都比这个高了,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性格,太小的时候会信以为真,总会觉得自己家庭条件不太好,于是主动屏蔽一些消费,后来懂了,也会觉得爸爸这个举动非常可爱,虽然有点不喜欢他这种掩耳盗铃般的烟雾弹,但也明白他对我们勤俭节约、戒奢以俭的要求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