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0389 目标是江南(2 / 2)

加入书签

那么黄埔想要拿下城墙,是困难还是容易,这个可不是一个难题。虽然现在的合成团没有重炮,但曲射迫击炮,大口径机枪,近距离手榴弹,甚至于单兵榴弹发射器,这些都是对付城墙后面目标的最佳武器。

也正是有这样的武器选择,黄埔从韶关打到衡阳,这一路上面的城池,如同势如破竹一样,遇城必破。当然了,虽然这其中也有清军战斗力不怎么样的原因,但是黄埔的武器装备,人员训练,确发挥着着极其重要以及关键的作用。李鸿章知道这些情况吗?当然知道了,要不然李鸿章是吃饱了撑着,才跑到被围了三面的衡阳城来送死吗?

没错,李鸿章是有了死的觉悟,但也没有必要选择这样的方式。之所以李鸿章要到达衡阳,完全就是因为他想看看,黄埔有多强的战斗力。

现在他看见了,可是战场的环境,却让李鸿章觉得更加诡异了,因为黄埔的士兵仗着武器的优势,将城头的守军牢牢压制住,但就是不攻城。

这对李鸿章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,因为不攻城就意味着黄埔的兵力,并没有全部应用在衡阳战场上。那么,那些没有参与攻城的部队,去了哪里?

显而易见,衡阳的后面,那是一条水道。虽然水道狭窄,却还是可以行进船只,虽然这些船只的吨位并不大,而且这些船只很脆弱。

我要是皇甫军,把重机枪,迫击炮等轻型火炮搬上船,那么,顺江而下,直到岳阳,没有一个城市的守军,可以抵挡黄埔的进攻。那么现在,合成团的六个营全部都在衡阳吗?

是的,合成团的六个营都围在衡阳的三面,并没有被抽调出参与水道的进攻。可是河面上那些武装的船,与满船的士兵,又是哪里来的呢?

参与进攻湖南的黄埔部队,李鸿章收到的只有合成团的九个营,现在六个营在衡阳周边,三个用于后方的靖安。

从衡阳到岳阳的水道上面的黄浦军队又是哪里来的呢?

想要弄清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,这件事情还要从安南说起。

众所周知,黄埔与法国在安南的战争算是结束了,虽然双方现在人没有停战,但交战的主体已经由军与黄埔军变成了各自的伪军,所以用于镇守安南北部的新一团新二团新三团,完全可以抽调出一个团的兵力,参与湖南的进攻。

最开始在制定湖南战略的时候,张睿就考虑要不要,你用攻打湖南的机会,自己的势力触及到长江流域。为什么张睿有这么激进的想法呢?

其实还是跟英国在亚洲的实力有关,现在的英国,在亚洲的实力,被张睿给灭了一半一半。

就算剩下的几艘小炮艇,小军舰,能在政治上有一些影响外,却已经完全不能对黄埔造成任何影响。既然英国人已经不能控制长江流域,那么这一片势力的真空区,自然有人会占领。

与其说被现在被李鸿章拿在手里,还不如现在冒一点险,蒋安南的三个陆军团,撤回一部分,用于湖南的进攻。

虽然这样做,会让法国在安南抓住一点机会,甚至有可能让法国反攻河内的成功。但对于掌握整个江南来说,哪怕将安南送给法国,张睿也会撤出安南的所有部队。

因为就战略位置与经济利益来说,江南的地位已经完全超越安南,虽然安南有着丰富的资源,而且开采非常的容易,但安南能为黄埔提供的经济十分有限。

张睿在考虑过众多的原因之后,决定还是抽调新一团,加入对湖南的作战,以弥补合成团兵力不足的情况。现在这种情况,张睿利用合成团的彪悍战力,从韶关一路打到衡阳。

不仅仅吸引了淮军的注意力,还让外界对合成团的战斗力有一个判断上的失误,相对于新一团在安南的攻城拔寨,和成团在衡阳受阻两天。只要是个人都会认为,合成团的战斗力,并不比新一团高,能从韶关一路打到衡阳的原因,除了武器优势外,也就是人员较多。

这也是张睿想要的结果,黄埔的战斗力有新一团,当标兵就已经足够了。他可不想把自己手中所有底牌都露出去,张睿得罪的国家可不少,如果自己的底牌暴露得太快,以后还有什么底牌来应对危机?

那么此时在河道上的部队是哪一只呢?

并不是张睿最开始抽调的新一团,而是由翠军改编而来的新社团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?

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因为萃军的战斗力实在是太低,即便是经历了战场,改编为新四团,仍然与新一团的有着很大的差距。

当然了,练兵是其中的一个目的之一,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,翠军比黄埔更适合水上的作战。

从衡阳到岳阳,这一度都是水陆作战,有着丰富水陆作战的翠军,绝对比旱鸭子的黄埔陆军更具备战斗力。那当然啦,这是最主要的原因,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不想说的原因。

那就是向荣的参谋学习快要接近尾声了,翠军作为冯子材的亲军,也是他为他两个儿子所准备的亲军,如果一直放在安南,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情。

得可不是张睿心胸狭窄,而是事实情况就是这样,当打完安南的法军后,改编的新四团,可是在河内犯了不少错。虽然萃军从番号上改成了新四团,但不管怎么说,之前去见那些老习惯还是没有改掉。

虽然张睿不在乎萃军欺压安南的土著,但一直这样做下去,难免会影响到整体的战斗力。为了新四团的战斗力着想,张睿选择了将新四团调回,用于湖南的战争。

除了锻炼其战斗力外,也是为了更正他们的军纪,别到时候败坏了黄埔的名声。相贤站在船头,看着战火满天的衡阳城,心里十分的不忍,虽然他是一个军人,但他依然认为,战争与平民无关。

将战场设置在城市,不管最后是胜是败,损失最大的都是城市里面的平民百姓。相贤把这些想法甩出脑袋,自从他从军那一刻开始他就明白,有时候人没有选择,该打还是要打。

与其犹豫不决,担心平民的伤亡,还不如快刀斩乱麻,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。

即便有伤亡,也是在可控范围内,不会造成千里荒野。

作者 澹台洛舒 说:喜欢的请收藏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