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0478 快攻(1 / 2)

加入书签

在没有装甲部队的时代,要如何快速攻破敌人的防线,这一直是一个世纪性的难题。www.126shu.com

自从有战争开始,这一直都是困绕世界所有军事家的问题,而且还是一个几乎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。

在没有装甲部队之前,想要突破敌人的防线,那就只能用血肉云填。

而这样的做法,在机枪还没有发明之前,或许还可以靠着人数的优势,勉强有机会可以突破。

但是自从加特林先生,将转管机枪发明之后,这样的做法只会有一个结果,那就是将人命变成了消耗品。

在一条准备充分的防线面前,除非你占着绝对的人数优势,不然……

不然会有怎样的结果,历史上的英国人,给了整个地球上的军事强大,一个十分抢眼的例子。

用四挺马克沁重机枪,与50名士兵,将手握原始兵器的土著,丢下了3000具尸体。

如果说这个例子,是建立在武器跨代的基础上,那么接下为的例子,却是大英帝国的痛。

一战时期的索姆河战役,德国人非常重视马克沁的应用,所以在英国人进攻的时候,用英国人的血肉,证明了一件事情。

那就是你有再多的人数优势,在一条有着足够多的机会防线面前,你都是在送菜。一天6万人的鲜血,几乎将这一条河都染成了红色,英国有哭泣。

证明机枪面对数量步兵的优势,让步兵无法突破防线,成就了马克沁的威名。

在成就马克沁威名的时候,也成就了德国人的另一种战术,一种专门用于攻破敌人机枪防线的战术。

当英国人被德国人用6万条生命,教会如何使用机枪之后,英国人也开始装备大量的机枪。

德国人种下的因,最后也得到了果,自己居然也被英国人的机枪给打惨了。

一战的后期,两方都装备了大量的重机枪,想要突破敌人的防线,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
所以英国与敌人,就各自想出了自己的办法,用于突破对方的防线,打破战场的僵势。

对于如何找破僵局,英国人选择了最直接,也是最简单的办法。

如果你的机枪火力太强,对步兵造成了大量的杀伤,那么我就直接打掉你的火力点。

不过因为火炮无法上前线,那我就直接发明坦克吧。

在同时装备了机枪与火炮之后,再加装可以应对重机枪的装甲,那么你的重机枪还有用处吗?

英国人这最直接的办法,算是开启了战场装甲力量的先河,直到现在也被称之为坦克发明之父。

相对于英国人的财大气粗,已经进入战场后期的德国,因为被封锁了对外通道,所以国人的资源非常有限。虽然他们也认识到装甲部队的威力,但转达头一看,自己国内就那么多的一点点的资源,所以还是不要把希望,都放在还没有证明其威力的坦克身上。

既然无法造出坦克这种优先的选项,那么德国人就只能利用现有的资源,尽可能的武装起一支可以打破僵局的部队。

随着mp18冲锋枪的诞生,德国人组建了一支实验性的部队,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风暴突击队。

组建风暴突击队的目的,就是利用兵力的单点火力优势,对敌人的防线,进行快速的突队攻击。

而mp18冲锋枪的装备,侧为风暴突击队提供了足够的火力密度,在突破防线的时候,可以占据优势。

现在孙再荣他们所要采用的战术,就是这种经过张睿之手,传援与他的风暴突击队的战术。

当然了,现在他们要面临的敌人,可不是装备了机枪的英国,也不是第一代mp18冲锋枪。

张睿既然要将突击队战术,用于战场上,那么他就不会让一些前期的缺点重现。

mp18冲锋枪,的确是一把好枪,但好枪也存在着不小的缺点。

比如那没有快慢机,装备了大容量32发,却是故障其高的蜗牛弹鼓。

所以张睿在选择武器的时候,就直接将特勤队的冲锋枪拿了过来,直接装备孙再荣的连。

至于这种冲锋枪的造价太高,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,反正张睿不会云重新研制一款冲锋枪。

至于造价非常低的冲锋枪,张睿的确有图纸,比例有水管之名的司登,比如泼水的乌齐。

为什么张睿不愿意丢出这些低价的冲锋枪,还不是因为张睿想卖武器,如果太简单,你怎么会卖出高价呢?

更换了武器的协同连,在发动进攻的第一时间,就给了清军极大的压力。

在第一波各种各样的手榴弹,将前沿的清军炸得各种蒙圈之后,协同连的第一波突击队,就冲进了清军的阵地。

在清兵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,每个小队一支的冲锋枪,就将子弹泼洒在清兵的身体上。

处于后方的偏将,看到已经突入前沿的黄埔士兵,真的是气得牙痒痒。

可是既然他将牙都咬掉了,也没有太多的办法,就算他已经知道黄埔将要使用何种战术,他也来不及指挥。

清军低层军官能力差的缺点,在协同连的快攻节凑中,一下子就被暴露无遗。

偏将只能无力的看着,黄埔的士兵,利用自己手中的冲锋枪,手榴弹,在自己的防线上,开出一道道的口子。

不过相对于开了无数条口子,偏将更加被吓到了的,是黄埔士兵对于战场机会的把握。

在整个战场的前沿,只要自己的一个地方出现了缺点,黄埔的第二波就会直接突进来,甚至缺口还没有完全打开,第二波就已经进入了出发的位置。

偏将绝对不相信,黄埔的底层军官,每一个都有如此好的素质。

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,才让黄埔的士兵,有了如此把握战场机会的能力。

问题就出在他对面的孙再荣身上。孙再荣的身边,已经不再是只有一个背电台的士兵,而是围拢了好几个人,正放着一块大地图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