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五章 各方反应(2 / 2)

加入书签

柳州大营,李星沅跪在地上,光滑的秃前额紧贴在冰凉的地面上,恭恭敬敬的拜听着圣旨,只听传旨的令官手捧圣旨念道:

“朕所拨银钱,日以万计,今乃一捷音也无,何日克贼?公言何日可胜?而公与向荣文武不合,相互攻诘,延误实多!皆你二人之罪也,望你二人上下一心,早日克贼,朕盼佳音,望卿早报。钦此!”

重报了令官,回到了后堂,李星沅恭恭敬敬的将令旨捧贡在中堂桌案上,后在一旁坐了下来,唉声叹气,一旁的一个幕僚道:“大人叹什么气呀,此贼一时难平,非大人之过也,一切军务,皆由向军门所操控,前线失利,也问不到大人头上来啊!”

“唉,匪事难平,大军饷银多有紧张,圣上此旨是惜疼银子了,令我及早荡平,好少耗费国库银两,但此贼难制治,不同于一般流民。”

李星沅又道:“就前日提审的那几个会匪逃兵,供言贼划五军,以二十五人为一旗,设营官一名,四营为一百,设百长,五百为一先锋,立先锋官,五先锋为一军,立军帅,军事组织如此严密。言共二百八十五旗,至三百旗不等,人马多近三万之众。我部将勇水路共计才三万余,又须分兵把守各个山险要道,当面能战者不足一万,如此何以破贼!”

说罢一摆手,叹气道。

那赵姓幕僚,当即摆摆手道:

“大人多虑了,目前贼匪已然乱象颇现,多有逃亡,捉住的也多言道其“日食稀粥,不过两碗。”士气已坠,向提督困锁之法已然见效,各路艇匪也被大人反正招募,水路不通,估计不下一月,便可平灭,且贼匪虽号三万,多为妇孺老弱,青壮不足六千之数,今被大军一围,已不成气候了!依在下看,这才是大人的立功之机呀!”

李星沅听完幕僚的话,摸了摸胡子,半天沉思不语,忽道:“拿纸笔来!”

“大人?”

李星沅拿着信纸提笔就写,边写边说道:

“此战眼见成功,向荣本人功劳自然不小,本官后方督师调粮调饷,须当与他一心,功名不说,且如日后功成时,向荣上书要是言道是本官当初在后方与他多有肘制,导致他匪势拖延,立时难平,纵贼之罪,便可由本官一人担当了!如今圣旨也下了,令上下一心。现本官下节递书向荣,日后功成也不致朝廷怪罪。”

“大人高见!”幕僚佩服的供了供手。

紫荆山牛排岭太平军与清军对峙的前线,双方静默坐战,对峙已经多达半月之久,现在形势对太平军越来越不利,随着一批批清军入粤,艇匪也相继投降清军,清军的各个防线越来越牢固,封锁也越来越严密。太平军的食盐和粮食已经开始出现严重断缺,人心开始出现严重浮动。

牛排岭盘石村,整个山村的气氛严厉紧肃。一对对太平军士兵不时在整个山村出了出去,夏诚包扎紧套在头上的红头巾,扎紧了腰间的黄布条,

(此时的太平军正值开始的困难时期,军服根本都没统一,只能各穿各的衣裳,在腰间扎条黄布条为凭。)

手里拿起竹枪,再看其他人时,大多数人只是将包头的红布拧成一股,扎绑在头上,头顶的头发都放了在外面,跟后世西南少数民族头上所包扎的样式差不多,总给人一种纷乱的感觉。

“快快,”山野道上营官刘老二挥手催促着他这手下的十几个人,此刻已经集结的数十股小股太平军,有三百余人,好些人扛着一些米粮袋子,正稳稳结成一股往向荣大营不远的佛子岭进发。

一过甲州桥,四面的地势开始逐渐的变的平坦起来,四野空荡荡的,黎明时分,依稀可见不远处的农村烟囱冒起清晨的黑烟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