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一百六十一章 【红丸事件】(1 / 2)

加入书签

之后因明皇太孙:朱由校,年幼且生母明王才人:王静淑,已死!导致无人抚养,没有奶水喝,故此宫女:客印月,就主动充当起了明皇太孙的乳娘,照顾并抚养。

原本明皇太孙乳娘是初与明司礼监右少监:魏朝,私通的,但后来觉得他没有魅力且不持久,就转而与李进忠相通。

现如今明皇太子东宫典膳:李进忠、明皇太子乳娘:客印月,都深得明熹宗的宠信。

故此就赐李进忠名字为(魏,姓:忠贤)并且调为〈惜薪司太监〉其兄:李钊(魏钊)为「北镇抚司锦衣卫千户」、封明皇太子乳娘:客印月,为[奉圣夫人]、封其子:侯国兴、其弟:客光俱,为〖东厂锦衣卫千户与副千户〗。

9月26日,大明光宗泰昌贞皇帝:朱常洛,驾崩的消息传入到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:爱新觉罗·努尔哈赤,耳朵里后,他对天大笑道“女真语:呵呵呵,想不到啊!真乃天助我也啊!我这个天命汗没叫错称号,现在又一位大明皇帝驾崩了,看来祖先在天之灵发挥作用了,哼哼,朱翊钧你看到了吗?终究还是本汗能够笑到最后,这一下子连接克死两位大明皇帝,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在熬死新任大明皇帝呢?”

说到这里,身边的后金将领们纷纷询问道“女真语:不知大汗,接下来该怎么办?”

只见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挤眉弄眼笑道“女真语:如今两位大明皇帝相继死去,想必朝中必定乱成一窝粥,各派官员都在谋划如何效忠新皇,咱们只需要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打杀辽东军士气就可,还能够给熊廷弼一个下马威。”

话虽如此,但是公认去对抗明辽东总镇经略的话,他还是没有多少胜算的,毕竟之前几次试探,辽东都指挥使司的防御都是固如金汤,已经不再是杨镐那时的情况了。

不过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认为如今的熊总镇经略,乃是一位将星,不应该像对待平常武将一样去交锋,而是打算用计谋?

也就是想全力出兵攻占几座城池,到时候好让朝中那些想在新皇面前立功的朝臣们,能够趁机参熊总镇经略一本,只要有人弹劾,必定会引起朝中注意,要是能够逼他下台,另换辽东总镇经略最好,要是不能逼下台,那也就当是练兵积累经验了!

于是想到这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就决定出兵进攻,恰好此时后金探哨又带来了中原晋商的消息,是暗指在辽的明兵部主事:姚宗文、明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:刘国缙,跟这位熊总镇经略不和的消息。

这对于后金将领们来说根本不值一提,因此不打算花钱买这个情报,但是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却认为这是天赐良机,便给了相应的报酬给晋商车队们。

随后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就发兵出击,重兵围攻汎河守御千户所,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引明军出动后,在调转兵峰中途南下懿路守御千户所、蒲河守御千户所。

毕竟明军大批驻军都在沈阳中卫,而这三处守御千户所兵力并不多,很多时候只是防守,之前明军因夺回抚顺守御千户所时,使得东部与北部联合,这四个守御千户所还能组成对角一同抗金,

眼下抚顺守御千户所在上次冲击时就又被后金占领了,所以光是这三个守御千户所是很难防守后金从开原卫与铁岭卫南下,以及抚顺守御千户所西进的两路敌军进攻的。

对此明辽东总镇经略得知军情战报后,他知道无论是防御东部敌军,还是北部敌军,都会让敌人有机可乘,要是两边都防御的话,那么沈阳中卫驻守兵力就会空虚。

现在只能采取北守攻势,先派明军北上防御,而东部则直接在沈阳中卫的浑河河流处设防布军,以避免分兵太开。

果然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也看出了明军防守策略,他毫不犹豫地下令全军直扑北部三处守御千户所,而对于东部也就是沈阳中卫附近采取佯攻方式。

就这样汎河守御千户所、懿路守御千户所、蒲河守御千户所,这三处由于后金重兵压境,而大明援军又少!

其中明沈阳中卫总兵:贺世贤、明山海卫总兵:柴国柱,两人差不多到蒲河守御千户所附近就看到远处狼烟四起,并且还有斥候来报东部敌军增多,刚刚重兵压境的后金军大有南下进攻沈阳中卫的样子。

因此明军只能撤兵回防,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见计谋得逞也就不在进攻了,而是下令撤军清点战利品以防不测。

此战过后使得在辽东都指挥使司的明兵部主事:姚宗文、明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:刘国缙,两人像是得到了至宝一样大喜不已?

连忙前去阅视辽东战马,又去各处军营内探查伤亡情况,并一起上书朝廷道“辽东都指挥使司地盘日益缩小,熊总镇经略却从不听别人意见,只知道坚持自己主意,并且军马不训练、将领不配合、人心不亲附!此番北部三处守御千户所失守,正是熊总镇经略之责,而他却仗着有尚方宝剑作威作福。”

奏疏呈上去之后,为了引起朝廷重视,又联合了明都察院经历使:顾慥、明行人司右司副:冯三元,一起弹劾明辽东总镇经略:熊廷弼,以他8条无谋略与3条欺君罪状上交朝廷。

但是明熹宗:朱由校,并非昏君他不敢断然出手,而是把明行人司右司副的奏章,发给群臣们议论。

其中明顾命大臣兼兵科都给事中:杨涟,直接替熊总镇经略说话,还称;敌人来袭东、北两处都要防守,实则很容易被敌人乘虚而入啊!

虽然他是顾命大臣,但是毕竟人少,说不过人多,因此多数不知情的大臣们,都只看到了辽东都指挥使司丢失土地,而不知前线军事,便一味地弹劾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