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一百五十五章 寻人(二)(2 / 2)

加入书签

锁了门,祝氏和薛老汉便赶紧去了薛学义家里。

薛艾氏正在屋檐下纳鞋底,低垂着头,所以并没有注意到祝氏两人的到来。如今,她的视力越来越差,如今做针线活必须这样低垂着头才能看得清楚。

饶是这样,也经常扎到手。

“大嫂,你这又是在做鞋吧。家里又不缺这个,你媳妇也是能干的。依我说,你倒是该休息休息。”祝氏出声问询到。

眼前的艾氏似乎更老了,但看着倒是健健康康的。

见此,祝氏倒是放松了些。若是因为他俩的不辞而别让大哥大嫂有什么损伤,那就真的是罪过了。

猛地听见有人叫自己大嫂,声音又是那样的熟悉,艾氏便惊了一下,赶忙抬起头一看,不是祝氏又是谁!

丢开针线,艾氏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祝氏跟前,拉着她的手便道:“你们这是打哪里来?我和你大哥还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着你们了,以为你们已经……”

说着便哭了起来。

闻言,祝氏便道:“说起来也是我们的不是,走得匆忙,没来得及告诉你们一声。当时,我见瘟疫蔓延,每天都有人死去,粮食又贵的要命,便死活拉着你二弟出去了。我就想啊,要是就这样死了该多不值啊,我还没找到我那苦命的儿子呢。”

说着说着,祝氏也哭了起来。

这几个月的艰辛与失望,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缺口似的。

看着哭泣的祝氏和艾氏,薛学明两兄弟倒是淡定了许多,只是淡淡地坐着,也不说话,望着对方。半响,薛学义才叹了一口气说道:“回来就好,回来就好。”

亲人之间就是如此,把该说的说了,也就只好沉默。

两个女人哭过之后,情绪都好了许多。薛艾氏便道:“你们那屋子大半年没住人,想来和二弟还没吃饭吧?我这就去给你们弄一点。”

闻言,祝氏赶忙阻止道:“不用了,我们在回来的路上买了些饼将就着吃了。只是家里空荡荡的,啥吃的都没有,一会儿还得去买些米面才行。”

艾氏便道:“先在我们这里拿一些吧,等安置好了再去买。你看你俩瘦的,这一路没少受罪吧。走,咱们去地里摘些菜,晚上我给你们做好吃的。”

她越看,就越觉得祝氏两人这一路肯定经历了不少大事,加上祝氏一贯节约的性子,只怕是热饭都吃得少。

这样好的人,却要遭这样的罪,没天理啊!

说着,艾氏便站了起来,拉着祝氏就往外走。刚走了一步,祝氏便看见了刚刚艾氏丢在地上的针线,便出言道:“大嫂当心踩着那针。”

那针线上可是还插着针呢。

薛艾氏便弯腰将之拾了起来,放在凳子上,只是,又忽然想起来一件事,又觉得非同小可,便拉着祝氏一五一十地说了起来。

“有件事,想了想还是得告诉你才行。你们走后,我和你大哥找了半日,以为你俩遭了难,便给你俩立了个坟。有日我去坟前拜祭,因为太累了,便晕倒在了坟前。等我醒来的时候,发现是两个小和尚将我救醒的,便拉着他们到家里来吃了顿饭。咳……”

“诶,你慢点说,我听着呢,不着急。”

“吃完饭,我见其中一个小和尚的衣服破了,想着他小小年纪的不容易,便帮他缝补。哪知他怀里掉下来一样东西,看得我心惊。你道是什么,是一个锦囊!”

“锦囊?”祝氏疑惑地问道,她实在是不知道艾氏说了这么大一堆话的用意是什么。

“要说单单是一个锦囊自然是不稀罕的。可是,你知道这锦囊像什么吗?像极了青儿她奶做的,简直就是一模一样的!你知道的,上面刻着一个“薛”字。虽然我不识字,但那字我看着都是一样的。我和你大哥一合计,便觉得那小和尚和你长得有几分相似,当日他又问了我们这附近最近的寺庙在何处,我便随口说了大佛寺。于是,那日我和你大哥便赶着去了一趟大佛寺,哪知却没有任何结果。我们也问了一个小和尚,他说寺里并没有来过什么小和尚。我们也就回来了。”

说到这里,薛艾氏便觉得有些遗憾。

“你说的可是真的?”祝氏激动地问道。

要说艾氏说的这个线索十分可信,因为锦囊可以一样,但是薛字就太巧了。且她婆婆的针线实在是不敢恭维,特别是绣的那个“薛”字,实在是算不得端正。

天底下哪里有这样巧的事!

闻言,艾氏便道:“当然是真的,只是那小和尚说大佛寺哪几日里并没有新人进去啊。我和你大哥也就带着青儿回来了。”

祝氏便道:“一个小和尚知道什么!就算是有人进去,他一时间不知道也是有的。再者,万一那孩子是在你们之后再去的呢!一定是这样的!不行,我得再去那大佛寺一次,再去问问。”

她不愿意放弃任何的线索。

前几年,她和薛老汉倒是接到不少的线索,都一一赶过去确认了。虽然最后证明都不是,但至少他们在努力着。

现在有了这样重大的线索,她是必须要去确认一下才放心的。

见祝氏一脸激动,虽然不怎么抱希望,但艾氏还是诚恳地说道:“弟妹啊,这样吧,你看现在天色也不早了,咱们先拔几颗菜回去做饭,然后再去找一辆牛车,明日一大早就去大佛寺。”

说实话,她真的是怕祝氏现在就想赶着去大佛寺,更怕她失望。她俩这一路没少受苦,再折腾一下,要是病了就麻烦了。

闻言,祝氏半响才道:“大嫂你说得对,我们明日一大早再去吧。”她好薛老汉叶实在是累了,需要休息好才能上路。

且牛车什么的都还没联系到,要是走着去,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,她恨不得现在就飞过去看看。

晚上,吃饭的时候,祝氏将艾氏的话复述了。

在得到薛学义的确认后,薛老汉一脸的激动。他和祝氏一样,觉得这是他们这十多年来收到的最靠谱的线索了。

退一万步想,就算是线索模糊,他们也会去确认的。想当初,有人不过是告诉他俩附近的村子有个大约一岁的孩子被父母打骂,他俩便第一时间赶了过去。

因为在他俩看来,天下间哪有爹娘不爱自己的孩子的。

一宿无话,一宿无眠,虽然极度劳累,但祝氏和薛老汉都翻来覆去的睡不着,期待着天能够早点亮起来。他俩都没有说话,因为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。

类似的情景在这个家里已经发生了无数遍,他们心里也没有底。但是,到底是一个线索,也是一种希望。

只是,这一次,老天没有再辜负他们。

这一次,他们终究会见到一个孩子,一个丢失了十多年的孩子。

第二日,一大早,祝氏和薛老汉便起床了。

只是,他俩没有急匆匆地赶去镇上乘牛车的地方,而是开始打扮起来。看着镜子里自己两鬓斑白的模样,祝氏有些慌乱。

这才多久啊,她竟是这样的憔悴。

想了想,她便拿出了姚无双之前赏给她的银簪子,梳好头发后,认真地簪在了发间。又换了一件崭新的衣裳,督促着薛老汉剃了胡子,换了新衣,这才往坐牛车的地方赶去。

艾氏和薛学义早就等在此处了,他俩心知祝氏夫妻俩今天是必须要去一趟的,于是一大早便来这里占了位置,付了车资。艾氏还贴心地买了两个烧饼并一些干粮,就怕二人没有吃早饭,以及今天的午饭要在路上吃。

见二人焕然一新的样子,艾氏没有来由地便觉得心里一阵心酸。很显然,二人是觉得这一次肯定能找到那个孩子,想给那孩子留个好印象。

说起来,二人这样做并不是没有道理。

她曾经听范氏说过一件事,一件真事,那就是范氏娘家那边有户农家早些年丢了个孩子,也是被花子拐走得。结果,当那孩子长到十多岁的时候,便被亲生爹娘找到了。

也是这孩子运气好,被卖到了不能生育的大户人家做养子,日子过得挺滋润的。因此,只死活不肯认自己的亲生爹娘,还说什么生恩不如养恩大。

那户人家原本就穷,又老实巴交的,见对方死活不肯承认,又见孩子过得好,也只好作罢。

只是,村民却不想饶了那孩子,觉得他忘了祖。倒是那对可怜的夫妻,遇到有人说儿子坏话,还帮着一一解释,说是孩子不懂事,不能怪他云云。

薛艾氏当时就和一家人讨论了这件事。

大伙一致觉得是那孩子不对,不应该因为自己过上了好日子便忘了亲生的爹娘。如果找不到也罢了,现在找上门来了,却是不该不认的。

俗话说得好,儿不嫌母贫。不管那户人家再富裕,终究只是抱养的。

不管那对夫妻再穷,终究是他的生身父母。

当然,也有为那孩子说话的人,觉得他也挺可怜的,打小便被花子拐来卖了,养在了别人膝下,并不认识那对夫妻,自然也就没什么感情可言。

且孩子还小,一直以为养家便是亲生爹娘。猛地得了消息,被惊呆了也是有的。他一直习惯了富裕的生活,现在却要去过穷日子,抗拒认亲也是有的。

作者有话说:艾氏口中的案例其实并不少见。但法律规定了,孩子可以选择跟谁一起生活,却是必须认亲的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