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405 兵役(1 / 2)

加入书签

ntent

他们想着的是,皇上刚才所说,是大明西北的所有男丁,难道说那些有功名的秀才,甚至举人都要当兵?还有那些世家子,比如藩王郡王什么的嫡子世子什么的,难道也要当兵?

皇上说这个话的时候,是不是说得有点不妥当,没把这些人给撇开?是不是应该说大明西北所有的民户男丁?

在他们看来,皇上肯定是说错了话,本身的意思是不会包括这些人的。

因此,一开始的时候,他们也就想想,并没有在意。

而点将台下的这些青壮,基本上都是普通民户,听皇上说得在理,自然就都答应了。

崇祯皇帝说完了这个事情,他就回去了。不过锦衣卫指挥同知伍忠,却还留在这里,开始询问这些青壮,有关归化城和草原上,他们所看到的所有情况。

这些细节上的东西,崇祯皇帝就无法通过窃听系统知道,因此,就有必要这样收集信息来补充对归化城那边的敌人的了解。

回到议事大堂,司礼监的太监没在身边,内阁成员也没有,崇祯皇帝便口授,让三边总督郑崇俭拟旨,准备把义务兵役制这个新生事物,先在大明西北进行试验。

郑崇俭边听边写,不过写着写着,就写不下去了,他不得不提醒崇祯皇帝道:“陛下,有免役的那些,该不用如此做吧?”

这么说着,他就准备把崇祯皇帝所说得所有成年男丁改为按律服役之人。

但是,崇祯皇帝却断然说道:“此事,不算劳役,不在免役之中。所有人等,皆要遵守!”

听到这话,郑崇俭顿时有点呆住了,其他那些文官武将也都呆住了。所有人都要当兵,这是不是开玩笑啊?

他们的脑海中立刻想象出那些秀才,举人老爷,又或者那些世子什么的,一个个苦逼去当兵的样子,这……这叫什么个事?

郑崇俭最先回过神来,不得不提醒皇上道:“陛下,这怕是不妥吧?”

其他文官武将,听到这话,也全都看着崇祯皇帝,很想知道皇上接下来会怎么说?

“有何不妥?”崇祯皇帝一听,毫不犹豫反问了一句,他盯着郑崇俭的眼睛,让对方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,不得不低下了头,而后才继续说道,“建虏肆虐的时候,难道还会挑选是否有功名?兵灾之下,所有人都是一样,没有人能够幸免的。男儿有力气,为何不能自己保家卫国?当兵训练个三年,至少让他们都能知道,当敌人入侵的时候,自己该怎么做!”

如果说,这话是在崇祯十一年之前所说,甚至这话在崇祯十三年之前所说,估计都会引来在场不少人的反对。至少这些文官,肯定是要反对的。

但是,如今崇祯皇帝的威望,那是与日俱增,特别是在近段时间,威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这些在崇祯皇帝身边的文官武将,那个不对崇祯皇帝心服口服。

因此,崇祯皇帝此时说出来的话,那份量是相当重的。

在崇祯皇帝的强势之下,郑崇俭不敢再反驳,他怕皇上又会提“投笔从戎”的事儿,似乎和眼前皇上的意思,还是有点相似的。这可是文人从武的经典,是被传颂的。

再者说了,秦汉时候,那时候也是全民皆要服兵役的。虽然秦汉时候和后世比起来,特别是从隋唐有了科举,经历过宋代之后,情况已经大大不同。可是,毕竟是有了出处不是!

与此同时,在他内心中又想想,皇上这道旨意,也不关他什么事情,没必要犯颜直谏。

因为大明官场上有规矩,官员必须异地为官,在大明西北的他们,就不是大明西北的人,因此,皇上这道旨意,和他们是无关的。既然事不关己,那就高高挂起好了。

在场的其他文官,也大都这个想法。

至于那些武将,在经过最初的惊愕之后,心中其实不无期待,平日里那些文人对他们这些武将指手画脚的。呵呵,等以后他们当兵了,看他们还怎么说?

这么想着,他们甚至更期待那一天快点到来,他们就想看看,那些有功名的人当兵,会是一个什么样子!

于是,就这么地,在场的文官武将,在崇祯皇帝的威望之下,没人再反对。

看着这道圣旨拟好,崇祯皇帝亲自过目,符合自己的意思之后,便笑着说道:“其实,当兵的好处也是多了去的。如今这个时候,保家卫国,守护自己的亲人,这个就不用说了。就算是和平年代,没有了外敌。可当兵也能锻炼身体,强健体魄,还能锻炼意志,让人知道服从集体的重要性……”

说到这里,他的目光扫视过堂下的这些文官,加重了语气说道:“总要好过那些文人士子整天无所事事,逛青楼,穿妇人衣裳招摇过市,是不是?”

这种情况,在西北这边很少,在北方相对也少,最主要的是江南那边多。郑崇俭听到这话,心中顿时一惊,该不会这事儿,皇上还想推广到江南那边去吧?

不过他作为一个实干派的文官,带兵打仗的,自然也看不惯那种娘娘腔的文人士子,然而,风气如此,就算是他,那也是无可奈何的。

因此,皇上要真得向江南推广,朝中重臣之子,皇亲勋贵之子,全都要遵守此项规定的话,那自己孙子也要这么做,也就无所谓了。

这么想着,他便向崇祯皇帝躬身奏道:“陛下所言极是,儒家子弟,其实皆是能文能武。只是到了后来,很多人一心只读圣贤书,却把先贤教导的其他东西给弄丢了。弱不禁风,何以为陛下效命!”

其他文官听了,有点诧异郑崇俭的反应。他们觉得,这事儿,不反对就是了。可总督大人为何还要如此赞成?

他们在想着,那些武将却乐得起哄,顿时一个个都向崇祯皇帝附和,表现出强烈拥护圣意的意思。

其他文官见了,就怕在崇祯皇帝的眼中留下不好的印象,便也都支持了。

崇祯皇帝听得微微一笑,如此一来,等到以后在大明都推广之后,既然大家都当过兵,那么世俗对武人的歧视,就会少很多了,有利于实施文武并重的治国方略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