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67章 华国汽车的变局(2 / 2)

加入书签

事实上对于这六家合资汽车,孙祖杰看得并不重,他真正在意的是那些只能在各省生产销售的各类本土轿车厂商。

当初制定汽车发展战略时,孙祖杰的提案看上去是在妥协,但事实上他埋了一个大伏笔,这些本土轿车才是真正代表着未来,虽然这些轿车只能在本省上牌照,而不能在外省销售。

但是华国制定的很多政策不会太长久,总能被找到这样那样的空子,这个政策就是这样。

随着这个口子一开,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,华国诞生了三十多家大大小小的整车厂,此时宝马一代的技术已经完全扩散,这样只需要有一条组装线,就可以赚钱。

所以此时各种各样的宝马一代的改装轿车横空出世,虽然这几年淘汰了一批粗製滥造的企业,但是到了93年,还是有二十多家整车厂活了下来,当然这中间有好些家已经更换了主人,而其中甚至有几家民营造车企业。

因为历史改变的关係,这20多家企业,孙祖杰真正认识的并不多,不过他惊喜的看到当年看过的小老弟卫红胜竟然拉起了一家整车厂,一年的产量也有两万辆。

此时这二十多家造车企业的发展在80年代要强了不少,他们已经完全吃透了宝马一代技术,虽然做不到华夏汽车那样自己设计一辆新车,但是他们可以不断改进,也可以进行模仿,而大量走私进口的倭国轿车就是他们学习的模版。

模仿畅销汽车的外型,从各地配件厂拿到配件,再配上八十年代引进的一款倭国发动机,与按照国际标準操作的七大厂相比,质量确实不怎么样,但是相比于市场主流的价格要便宜不少,儘管这样,这些地方车厂还是有相当不错的利润。

汽车公司的产值往往都很高,年产值破亿都是很小的车厂,所以这20多家地方整车厂都是各地的宝贝疙瘩。地方上甚至採用地方保护的方式让他们发展壮大,同时他们生产的轿车也不断通过种种方式流在其他省份。

这样一来七家整车製造企业当然不干了,所以一场大洗牌正在酝酿中。由汽车总公司牵头,七大厂联手提出了一个整顿造车企业的提案,不能让地方这么乱造车了,这样浪费太大了。

孙祖杰此时手里已经有了提案,作为主要受益人,他也不好说什么,他也明白这二十多家造车企业确实需要整合,堂堂美帝才三家造车厂,华国搞了快三十家,而且产量只有人家的一小半,确实不太合适。

但是目前这种混乱的局面,华投系却是大赢家之一,因为这二十多家造车企业基本上都是从宝马一代起家的,那么他们的发展过程就必然与华汽的供应链有这样那样的密切联繫。

这二十多家地方车厂的发展壮大,也同样把华汽的供应链做大了,在华夏汽车整车销售数字上不去,利润下降的情况下,华投在各地的配件企业投资却赚了不少钱。所谓东方不亮,西方亮,孙祖杰对现在的混乱局面还是挺满意的。

所以他準备对提案进行一番修改,比如其中关键一条国际上一条整车生产线需要十五万辆才可以赢利,所以要强制各家车厂儘快把产量提高上来,孙祖杰就表示异议。

人家一年卖一两万辆车还不是过得好好的,你凭什么说人家没赚钱,要是不赚钱早就关门了,所以他建议改为五万辆,这样有一个缓冲的空间。

孙祖杰当然明白提案的意思,但是这些地方车厂才代表着未来,不能听凭七大任性乱来,儘管华投是最主要的受益者也不行,因为他现在已经进入了中枢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