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六章 我想你了!(1 / 2)
听过很多道理,依然过不好这一生。</p>
这是某部电影广泛流传的海报标语,引起许多人的共鸣。</p>
喜欢抠字眼的苏景,很敏感的抓住了严谨的“听过”二字,无论是在哪个时代,我们一路走来,总能从身边的人、书籍、络等各种途径听过许多经验之谈、各种各样的大小道理,有的懵懵懂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有的简单浅显一下子就记在心里。然而,听过不一定就能记住,记住不一定就能理解,理解也不代表懂了,甚至你以为懂的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懂得。</p>
古诗有云,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道理从来不是什么金科玉律,不能一成不变地套用到所有人的身上,因为人是有思想的个体,经历也不大相同,性格具有或大或小的差异,人生充满了未知太多太多的因素,让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,往往会做出迥异或者大同小异的选择。</p>
在未曾经历之前,你以为自己会做出明智的选择,但是一旦置身其中,你会发现,原来自己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理智,事情也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简单。很多时候,我们都会后知后觉地感慨一句,“哦,原来我也没有那么强大啊!”</p>
把目光从空无一人的门口收回来,老爷子认真端详着面前的苏景,对于这个乖孙他没有什么不满意的,性格平和,乖巧懂事,有天赋,肯吃苦,纵然缺乏一定的进取心,但他现在的生活好歹都比很多人的要好,也没有必要对他要求太高。有时候他甚至会想,是不是自己这一生做了太多的好事,所以上天才给了他一个这么好的孙子当做福报。</p>
不过唯一让他感到不满的就是,就是苏景前面半生走得太顺利了,让他把人生想得太简单了,殊不知没有足够的阅历支撑起来的通透,便犹如镜中花水中月,虚幻而脆弱,一碰即散。</p>
这也是他最担心苏景的地方,他害怕苏景会经受不住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巨大落差,从而一蹶不振。而现在,苏景身上已经隐隐出现了这种苗头。</p>
所幸的是,在苏景经历这种大打击的时候,他还在,还可以为苏景保驾护航。他知道苏景也明白自身现在的境况,也想走出来,但是苦于自己找不到出路。所以,他便用了自己的方法,给苏景指出一个方向。</p>
只是啊,希望苏景不要在这条路上走得太慢才是。</p>
老爷子的书房里,笔墨纸砚都已经准备好了,苏景深呼吸口气,在老爷子的注视下,如临大敌般拿起毛笔,认认真真地在白纸上一笔一划地写着。</p>
“太僵硬了!”老爷子轻声指出了苏景身上的一个问题。</p>
“好久没练了,不习惯了。”苏景放下毛笔,看着写在纸上的一个“未”字,摇了摇头,坚硬的动作导致他的笔画结构都不严谨和流畅,那么这字看上去就太生硬了。</p>
老爷子也摇头道:“慢慢练吧,还有,你这心也要静下来才行。”</p>
说完,他就背着手走了出去。</p>
苏景若有所思的笑了笑,然后埋头继续练了起来。</p>
接下来的时间里,苏景偶尔会跟着苏志福去钓鱼,但更多的时间是把自己关在老爷子的书房里苦练毛笔字。</p>
不得不说,写字的确是一种很容易让人静心的事情,沉浸在笔画纸墨中,苏景心中一片空明,而这种状态,一般都是出现在他需要创作的时候。</p>
没有天天跑出去暴晒,苏景的皮肤也已肉眼可见的速度白了回来。</p>
而在这段时间里,苏景的心中也隐约有一股明悟,他感觉自己对时常书写的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有了更深的感悟。</p>
论语先进篇主要说明了“过犹不及”的中庸思想,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,孔子对待鬼神、生死问题的态度。</p>
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这一句出自该篇第十二章,原文是“季路问事鬼神。子曰: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?曰:敢问死。曰:未知生,焉知死?”</p>
翻译成大白话就是,季路问孔子如何去侍奉鬼神,孔子说:“连人都没能侍奉好,怎么能够去侍奉鬼呢?”季路又问:“请问死是怎么一回事呢?”孔子又回答道:“连活着的道理都不知道,怎么可以知道死呢?”</p>
孔子一生试图恢复周礼,文中的“事人”,指的是侍奉君父,也就是忠君孝父。人活着的时候,都不能尽忠尽孝,等到人死后,自然也就谈不上忠孝了。这也反映出孔子的态度,他不相信鬼神和来生之说。</p>
苏景第一次读论语的时候,他还只知道死记硬背,长大后也没有多去细想,如非老爷子突然提起,他也不会再去深究其背后的含义。</p>
而现在,他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珍惜眼前人。</p>
一句烂大街的话。</p>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