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七十四章 转型 思路(1 / 2)
“华音那边的生产计划将在半年时间左右开始进行,华州这边的工业园已经开工进行生产了,当然这个预生产也是为了扩大生产准备的,到时候只要我们协议签订下来,就可以授权贵公司进行生产,作为代工厂利润最大的自然是你们的拳头产品,我们准备在平板电脑上面采用最新的平台,所以半导体芯片和部分零部件肯定要出自己方,其他的我们可以授权你们生产,然后组装的话,高晴那边暂定是在华州和关州,其他的地方要看宝岛那边的企业协议签订情况。”
对于赵铭抛出的这么大的一个橄榄枝,黄幸荣没有过多犹豫,略微沉吟了一下就开口说道:“产能上面我们的存储器,按键,ic芯片,电源适配器,数据线还有小电路板上面有成本优势,其他的方面也就组装上面可以有一些利润,但是华州是中等城市,合适的产业工人一直都比较欠缺,如果要招募更多的人手,势必要我们这边开建新工厂,我想半年的时候可能远远不够。”
“这点你放心,我们华州工业园那边可以租一个几十亩的厂房给你们,人员的招募你们自己解决,华州的大学城规划在老张的推动下,已经过去了半年,应该有成果了,整个江南在华州周边的几个城市,好些院校都已经转移到了华州,至于其他的租金,水电费用,还有一些涉及到厂区的事情都可以给你们最优惠的条款。”
黄幸荣大喜:“那就最好了,正好明年上半年华州无线电集团有一个大规模的人员招募活动,我们准备把华州的大中专学生打包招进来……”
赵铭哈哈大笑:“黄总啊,还说什么困难大,我看你们是不怕吃撑了。”
黄幸荣哂然一笑:“还不是靠着华音这课大树,华州有了华音,就完全不一样了啊!”
赵铭知道黄幸荣说的是实情。在他来的那个时空,华州虽然也是整个江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几个城市,但是一直受限于人口,位置以及政策因素,经济上面始终被省会石城,从华州分出去的杨有,还有邻近沪上的谷安压着一头,甚至被后来的一些人口大市超过。但是在这个时空,因为华音的腾空出世,华州的经济体量在2004年就成为了江南第一,在2006年更是成为了国内gdp前十的城市。已经有传闻国家可能会从政策上面考虑,要讲华州升格成为国内的特大城市,因为人口的因素,目前这个计划还在研讨之中。
黄幸荣打包大中专学生的举措,至少在人口和提高整体学历上面帮了华州一个大忙。
目前华州有人口三百八十多万人,城区人口约两百万,根据80年城市等级标准,城区常住人口一百万以上为特大城市,华州已经满足这个要求了。不过自从90年代开始,整个华夏经济开始腾飞,对于这个等级标准也一直在研讨中,从上面传来的消息来看,300万会是一个门槛,目前华州还达不到这个标准,国内也仅仅只有十余个城市能够达到。所以在人口上面,华州是不遗余力的扩充城市人口。
而在城市建设上面,随着快速公交和高架的建设,整个华州城区已经有了一环内人口两百万,接下来的二环将会把华州无线电三厂、五厂和九厂等乡镇涵盖在内,这些工厂会随着城市的建设逐渐转移到郊区,而2008年地铁项目的规划,更是从交通上面解决了华州升格特大城市的桎梏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