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七百七十四章 转型 思路(2 / 2)

加入书签

今天黄幸荣到来,与其说是请赵铭给华州无线电集团把脉,却更是给了赵铭一条思路。

想到这里,赵铭略微沉吟了一下,开口说道:“黄总,咱们是自己人,我就明说了,您觉得华州无线电集团,就满足于代工,生产和制造,以后就止步于此了?”

黄幸荣作为多年的掌舵人还是有点眼力见的,听赵铭这么一说,自然是明白赵铭有了一些新的想法,他举起手中的茶杯:“赵总请说,我洗耳恭听。”

“我们国家现在是在获取制造红利,和三十年前的南美南非,二十年前霓虹东南亚没有什么差别,我们的优势在于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人口优势,目前我们整体的薪资水平比较低,所以这样的优势至少还有十年左右的时间,在这十年可能还不到的时间里,我们如何把制造业变成研发型企业,把人口的红利变成优势和胜势,这才是关键,我知道在大约四五年前,国家和中央就已经有了谋划,所以才有了开发西部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战略,但是在目前来看,很多方向还是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制约,我们华音当然是个特例,但是我希望用这个特例能够以点带面,为我们的制造转型为‘智造’打下坚实的基础。”

看着黄幸荣和黄贵不解的眼神,赵铭说道:“第一个制造就是您理解的制造,第二个‘智造’的‘智’是智慧的智。”

这么一说,黄幸荣瞬间就明白了,这是一盘大棋,突然间,他发觉自己的格局确实还是小了。

讪讪之余,黄幸荣心中的震撼并不比听到领导的谈话小,所以他那个探寻的目光中,赵铭开口继续解释:“未来的十年,是智能化设备高速发展的十年,我们通过研发、生产和制造数码产品,已经看到了智能化的前景和曙光,现在我们需要做的,就是在不同的方向探索,智能化和我们国家的发展进程,能够契合到什么程度,民用的,军用的都是如此,我知道华州无线电厂以前有个军工部,是不是?”

黄幸荣心中一凛:“确实如此。不过现在军工部也仅仅是勉力维持。”

“所以我有个打算,供黄总参考一下。咱们的军工产品都是单一的定制的产品,和现在的民用产品是脱钩的,很多地方也是这样,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,很多军工企业转型生产民用产品,这才有了一些变化,不过我觉得这是好事也是坏事,好事是能够养活很多军工企业,像我们国家的长虹,熊猫这样的企业都有了不小的变化,可是坏处在于这些企业在市场化的大潮下,迅速的被民营企业所淘汰,或者改组或者并购,很多军工企业继续回到了老路上面,大企业可能有经济实力和国家政策的帮助走出国门,像我们华州无线电厂的军工部,现在应该没有产品出口对吧?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