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47章 没有文集的官员不配为官;辣妹子(2 / 2)

加入书签

他们也把景泰帝当做这行的祖师爷。

&t;divtentadv>千万别小瞧这些搞演出的,他们有很强大的关系网,很多达官显贵都是他们的粉丝。

而且,他们都在军中表演过,很多军官转业后,都在地方为吏,这些军官是承他们人情的。

“这位姑娘,他们是印度新来的。”

“本官是番禺县丞,这位是出使印度的陈嘉猷陈大使。”

“我们要入京拜见陛下的,还请您宽宥他们无礼。”

俞经能有什么办法。

这家戏园子来头大得惊人,班主在安南打过仗,去年有个外国人欺负他家的演员,活生生被剁了一只爪子。

事后闹到了按察司去,按察司判无罪释放。

外国人在广州就是二等人,没让你们穿旗服梳辫子就不错了,别说剁一只爪子,杀了都没罪。

皇帝护犊子,从上到下就都护犊子。

“您指出来是谁这么无礼,我让他们给您跪下磕头赔罪。”俞经苦笑。

陈嘉猷的脑袋恨不得塞进裤裆里。

怎么这么丢人呢!

这还是印度精英呢,怎么就这么爱瞎看呢!

那个演员居然听说过陈嘉猷,也不怕人,大大方方过来行礼:“小女子马岚岚,陈大使还记得奴家吗?”

陈嘉猷有些茫然。

“大人贵人多忘事,大人出京之时,是奴家一舞,为大人出使助威。”

陈嘉猷想起来了,离京之时,是从教坊司请来的戏班子,有人唱战歌舞战舞。

“马姑娘不是在教坊司任官?怎么来广州了?”陈嘉猷打量这女子,这女子三十有余,却温婉如玉。

虽然出身不太好,但教坊司可不是以前的,那是正规学戏的地方,都是有教化夷民功劳的。

“陛下鼓励民间艺术发展,奴家就放弃了官身,南下和家夫开了这园子,如今颇为卖座。”

“您万里之遥回国,可否赏脸进园,观看我家舞台,我家今天的戏剧十分精彩。”

马岚岚很聪明,她是想借陈嘉猷的名声,壮大自己的戏园子。

广州戏园子成千上万,各种曲调都有,他家虽有靠山,但在广州戏园子中间,并不出类拔萃。

这次攀上陈嘉猷的名声,必然能一炮而红。

陈嘉猷有点不愿意。

“大人,印度使团无礼之事,奴家就此揭过,如何?”马岚岚打发人把剧场清一清,请陈嘉猷进来。

陈嘉猷和俞经对视一眼,都觉得这马岚岚精明。

陈嘉猷使团是有座位的,印度人就站着看吧。

表演的是一场舞台剧。

剧情不错,就是男女搂搂抱抱的,多少有些有伤风化,得知这些男女演员多是夫妻,只能勉强接受,但他还是不愿意看。

这年头思想保守到了极致,互相看一眼,就得定亲结婚。

哪怕皇帝竭力解绑女子身上的束缚,效果是有,但骤然把一座座大山移开,还是不可能的。

用时间一点点改变吧。

马岚岚的夫君全程作陪,他是广西人,出自广西军,退役后在官府挂职,他觉得不爽利,就跑来广州开这个戏班子,不说日进斗金,日子过得不错。

话里话外,对皇帝推崇至极,如果有人对皇帝不敬,他立刻动刀子。

整个广西军、贵州军、云南军都是这样的,因为皇帝给的好处太多了。

要说天下最忠诚皇帝的人,绝对是云贵桂三地。

出了戏园子。

印度人表示不想逛了,因为这条街上的女人实在凶猛,他们担心小命不保。

陈嘉猷却意犹未尽,他继续逛了几个市场,到了黑天又品尝了美食,才乘坐马车回到宾馆。

“广州是真的繁华啊。”

陈嘉猷看到了很多外国人,这些外国人口中都是流利的汉语,因为不会汉语真的会吃亏。

明商是有名的狡诈,可能是关税太高的原因,所以能宰就往死里宰。

只要不会汉语,就被各种勒索、诈骗。

如果外国商人在谈好之后,表示违约,那么就是一套奴隶套餐送给你,船支等一切家当收归内帑。

整个大明海洋内,明商是得到保护的,外夷商贾,缴纳足够商税后才能得到保护,否则是不被保护的,必须得花钱。

明商狡诈,明政府无耻。

就造就了外夷商贾狂学汉话,跟大明做生意,必须得比明人更懂明人,才能做好生意。

大明这么豪横,就一个原因。

外夷离不开大明的产品啊。

大明传统拳头出口产品,是丝绸、瓷器、茶叶、铁锅,新拳头产品是玻璃制品、服装、罐头、香料,尖端出口产品是钟表、船支和军械。

大明是不出口任何机械和书籍的,不然纸张和毛笔,也会是高端出口产品。

奈何皇帝不许出口这些东西,大明的书籍必须处于垄断地位,许进不许出,不许外夷汉化。

而且,大明还不出口原材料,只出口成品,比如说茶叶,都是品牌产品,卖的是品牌,其次才是茶叶。

打响品牌后,把低端产品变成高附加值产品,比如茶叶、丝绸衣服、定制瓷器、香料。

卖的是品牌,卖的是精美,卖的是高端。

而这最开始玩的就是宫中,宫中先卖品牌,后面商贾也跟风似的出口高附加值产品。

大明可以离开世界,但世界离不开大明。

就说那玻璃制品,西夷就造不出来,精美的服装,非常得欧罗巴贵族的喜爱。

西葡的香料群岛早就丢了,香料也掌握在大明手里。

以前是成吨卖,这回是成盒卖,虽然贵,但保证你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好。

还有很多高端产品,比如木雕、宫廷碳、颜料、高端建筑用材,这些东西,也是出口热销品。

西夷商贾还能赚钱,因为他们掌握着穿越非洲大陆进入欧罗巴的商道。

大明没有继续往西探索,因为大明想的是占领探索到的世界。

第二天一早,陈嘉猷离开广州,乘坐船支北上入京。

当船支经过武汉的时候。

所有印度人惊呼:“这一定是大明的京城了,这座城池也太伟大了吧?”

武汉是一座新城,建筑风格和以往沉闷的古建筑不一样,增添了很多俏皮元素。

而且城池占地面积极大,长江将这座新城切割成两半,一座堪称建筑奇迹的长江大桥,横跨武汉南北。

这座长江大桥,用了整整十四年,才建造成功。

这座大桥建造成功,所有沿长江城市,比如南京、扬州、常州都能建造一座跨长江大桥了,现在都在建设。

不止长江,黄河、黑龙江、松花江等长河都在建设大桥。

首先映入陈嘉猷眼帘的是,是川流不息的人。

从船上眺望,这座城池的人实在太多了,武汉没有城墙,城池连着城池,江夏、武昌、汉阳、黄陂、阳逻等县,和武汉完全连为一体。

庞大的城市群,是陈嘉猷完全没见过的。

一排排三层小楼,是武汉的地标式建筑,其他城市根本没有这么多楼房。

大明房地产生意,发祥于武汉。

直到船支抵达京师,通州。

还未到通州,就先看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建筑,是北京新鼓楼,高度足有100米,上面是一个巨型钟楼,是一个巨型的时钟,每隔一个小时就会报时一次,声音之大,能覆盖整个京师。

当巨大的钟声,传来时,船上的印度人惊恐地叩拜。

每一个小时,钟声都不一样,到了晚间,钟声声音还会很小,发生最大音量的时候,一个是起床时间,一个是晚上休息时间。

不是智能的,而是上面有值夜人。

上了岸,陈嘉猷看见既熟悉又陌生的京师,泪水止也止不住,所有使团的人,跪在地上,痛哭流涕。

十二年啊,才回来啊!

这一路上,多少人埋骨他乡,才回来多少人啊!

谢迁亲自迎接他们入城。

新北京有36扇门,常驻人口高达六百万,已经把附近的通州、石景山、卢沟桥、顺义、怀柔、门头沟、大兴、房山、昌平都吞并进去了,下一步就要吞并蓟州了。

京师实在太大太大了,从最远的房山到紫禁城,乘坐马车都得一天时间。

奈何北京人太多了,还在有人往京师里面挤。

遍地都是园子,小楼很少,因为都是达官显贵,不愿意住得那么拥挤,对小楼也不喜欢。

城市占地面积越大,侵吞的耕地面积就越大。

幸好有东北粮食撑着,不然京师都得吃土。

陈嘉猷从通州下船,乘坐马车走了六个小时,才到紫禁城,因为太堵了。

京师修的都是沥青路,同时行驶八辆马车的沥青路,还是拥堵不堪。

原因很多,沥青路旁边是行人路,行人路上就都是做生意的小商小贩,他们会占道经营,会让本就拥挤的道路更加拥挤。

人越多生意门路越多,自然就越来越挤。

外城宽敞,但都不愿意过去。

印度人都看傻了,这才是大明的京师,京师似乎比广州还要繁华,广州雄伟的是万国城。

而京师雄伟的都是华夏式建筑!

一座座超乎想象的华夏建筑,每一座高度都不是他们敢想象的,还有很多大园子。

从外墙走,就知道一个园子占地多么大。

里面住的都是达官显贵。

老百姓住的也是都四合院,富裕的独门独院,穷困的住大杂院,看见穷人,他们就有骄傲感,而发现穷人穿丝绸,那一丢丢骄傲感就抛到九霄云外了。

最富是京师百姓啊!

这些住大杂院的,不是穷,主要是不愿意走,要是去外城,个个都住四合院,都能买得起小楼房。

内城里生意门路多呀,他们愿意在内城找机会。

陈嘉猷看到无比繁华的京师,也受到了巨大冲击。

在广州他溜达过,见识到了广州之富,以为京师也差不多这样,可京师大大超乎他的预料,京师比他想象中的富得多。

原因很简单,天下百官的家眷都在京师,能不富吗?

谢迁看出陈嘉猷的震惊,笑着说:“陈大使,京师繁华,才说明我大明强大。”

“是啊,大明强大,大明强大。”陈嘉猷咀嚼着,竟嚎啕大哭。

是高兴的哭。

看到大明繁荣成这样,他在印度受的苦都是值得的。

谢迁在皇帝身边伺候,很清楚皇帝多么看重陈嘉猷,陈嘉猷对大明也做出了卓越贡献。

就说印度的书籍,对大明医学、数学的发展,都有显著提高。

那些文物就别说了,充实了内帑,又在民间掀起印度热,促使民间有舆论,让朝廷攻克印度。

还有他带回来的这些人才,能丰富各行各业。

一路走进紫禁城。

这些印度人是不能面见皇帝的,他们被安置在一处。

很显然,到了京师,他们受到的待遇直线下降,这些年大明吸纳很多西夷人才,鸿胪寺见怪不怪了,也没有什么特殊待遇,只是让他们等待即可。

陈嘉猷则随着谢迁,去养心殿。

他心中十分迫切,马上就要见到皇帝了,这十二年,这一路上,他有太多话想跟皇帝说了。

进入养心殿,看见正在批阅奏疏的皇帝。

“臣陈嘉猷奉命归来,敢问圣上安!”陈嘉猷恭恭敬敬,三拜九叩行大礼。

朱祁钰放下奏疏,看着皮肤黝黑,声音坚毅的陈嘉猷,脸上露出欣慰之色:“朕安!”

“你儿子在国子监,成绩十分优秀。”

“朕问过他,他说他想继承你的志向,为大明出使各国。”

一说家人,陈嘉猷泪奔,他一离家就是十二年,他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。

“臣谢陛下关怀臣家。”陈嘉猷痛哭。

“你母亲身体也好,朕让太医院随时盯着,你在国外为大明效力,你的家人,朕就要保护得好好的。”

陈嘉猷泪崩。

“好男儿志在四方,哭什么?”

“若被家业牵绊,当什么大丈夫!”

“起来!”

朱祁钰道:“你在印度做的非常好,朕很满意,大明也很满意。”

“等朕拿下印度的时候,就为你建造一座印度最大的庙宇,让印度人世代供奉你。”

“死在印度的大明军官,也不必担心,朕早晚派兵拿下那里,让他们世代祭祀我明人。”

朱祁钰把他拉扯起来:“站好了,朕看看你。”

陈嘉猷擦擦眼泪,弓着身体,保持着人臣礼节。

朱祁钰拍拍他的肩膀:“还行,身体还不错,一路从印度回来,有什么感想,跟朕说说。”

他让人上茶,跟着也坐在臣子坐的座位上。

陈嘉猷坐在对面:“陛下,十二年了,微臣回到大明,恍如隔世,大明的一草一木,微臣都不认识了。”

他把一路走来看到的一切,都说了一遍。

“那印度人倒是好瑟,那个陈四妹有点意思,敢嚷嚷着抠了他眼珠子,这是个好女人啊。”

朱祁钰道:“朕就怕女子不肯出家门,但看到有陈四妹这样的辣妹子,朕就欣慰了。”

“能先走出家门的,肯定是这些辣妹子,然后才是那些性格软弱的女子。”

“朕要继续加大力度,鼓励女子走出家门,创造幸福生活。”

陈嘉猷不懂,为什么要让女子出来?

“你说呢?”朱祁钰反问他。

陈嘉猷不懂啊。

“因为劳动力不足呗,大明生活用度的缺口巨大,以前是小农经济,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少又不耐用。”

“随着工厂的普及,百姓开始习惯去商场去买东西,而不是自己去做。”

“工厂自然就缺人了。”

“不止缺男人,最缺的是女人。”

“原因,就是女子心灵手巧,做事情更加细节化,成品率高。”

“而且很多工作都适合女子做,比如医者,给孩童开蒙的老师,裁缝绣娘等等,都需要女子的力量。”

“所以,朕不遗余力的鼓励女子走出家门,男女平等。”

朱祁钰真诚道:“甚至各行各业,都需要女人的力量,女人心细手巧,男人是比不了的。”

陈嘉猷明白了,可中枢不遗余力的提高女子地位,未来也是祸患。

“怕什么?以后的事,交给后世之君去解决。”

“朕现在要做的,就是让女子走出家门,和男子一样,承担社会责任。”

“未来,朕还会鼓励女子当官。”

朱祁钰道:“女子有了勇气,才能愿意嫁去边疆省,你不知道,边疆省都娶外夷当媳妇,对明女渴求极了。”

“今年移去东北的几百万人,带着媳妇的也就一百多万,有三四百万光棍。”

“各国进献来的美人,朕都送去东北,赏赐给将士了。”

“内地明女太多,边疆省明女特少,根本没法平衡。”

陈嘉猷明白了。

皇帝提高女子地位的原因,一是工厂需要女工;二就是边疆需要女子移民过去。

中招了,发烧了,不知道是甲流还是新冠,反正发烧了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