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四百零四章 界面处的缺陷还是太多(2 / 2)

加入书签

“软件算法还要持续优化,让指挥控制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……”

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畅想着“光之盾”的美好未来。

他们坚信,在不远的将来,一张由激光武器编织的护网,将牢牢守卫着龙国的万里疆土,为这片古老的土地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。

此时,东方的天空渐渐泛白。

耀眼的朝阳冉冉升起,将一抹金红洒向大地。

“光之盾”还需要经受更多的考验,在实际的战场环境中接受检验。

他们还要不断地升级换代,研发出更加强大的激光武器和防御系统。

“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激光武器家族,从战术级到战略级,从防御到进攻,全方位提升我军的作战能力。”

在一次技术研讨会上,张恒如是说。

“我们还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,探索新型的激光机理和材料体系。”

陈教授补充道:“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,才能在未来的激光军备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
在龙国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,一道道“光之盾”正在这片土地上崛起。

新一轮的研究和探索就此拉开帷幕。

张恒和他的团队成立了多个专项小组,分别瞄准了激光技术的不同维度。

其中,重点是开发更高效的激光增益介质和泵浦源,以提升“光之盾”的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。

“我们今年的目标,是突破兆瓦量级的激光输出。”

张恒在技术研讨会上宣布道:“到时候,就算是隐身飞机和彩虹无人机,也将在我们的火力之下无所遁形。”

陈教授紧接着补充:“我们需要利用超细微结构材料和新型的纳米复合体,从本质上增强增益介质对泵浦光的吸收和转化效率。”

“还需要优化激光腔体的几何结构和能量注入方式,确保高功率激光具有更好的光束质量。”

面对这些艰巨的挑战,团队展开了长期的研究探索。

他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模拟手段,对新型材料体系进行了海量的理论试算和参数优化。

随后,实验组和工艺组加班加点,合成和制备出大量的新型纳米材料样品。

“这个共掺杂的再生陶瓷材料,热导率和机械性能明显好于传统的单掺杂体系。”

材料实验室的林萍激动地说:“我们用它制作的增益介质,兆瓦激光输出时就不会出现热破坏问题了。”

“不过,它在界面处的缺陷还是太多。”

结构分析实验室的李虎摇了摇头:“退火工艺还需要持续优化,否则缺陷会增加光子散射,影响光束质量。”

为了解决这些“顽疾”,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新的理论研究和原位表征。

他们借助同步辐射光源,对陶瓷激光增益介质的生长机理进行了高分辨原位观测,揭示了界面缺陷的根源。

他们引入了多场耦合模型,模拟了材料制备过程中的温度场、应力场和相变行为,为精准控制陶瓷生长提供了理论指导。

“终于找到了突破口!”

材料工艺课题组的曹璐兴奋地说:“通过优化升温曲线和保温时间,我们已经成功在实验室规模降低了缺陷密度,现在就是把工艺放大到半工业化水平了。”

与此同时,针对泵浦光源,张恒等人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进着研究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