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五百七十八章 地形自适应模式(1 / 2)

加入书签

“让它从海量的实测数据中,自主学习各种地雷的特征模式,不断提高识别的准确率。”

张恒听得频频点头,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。

接下来的日子里,实验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节奏。

电脑前,大家开始编写全新的算法程序,将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、进化计算等前沿技术,一一融入系统的架构之中。

硬件平台上,可重构芯片、自适应天线、智能传感器等尖端器件,也逐一就位,组成了一个变幻莫测、生机勃勃的“生命体”。

一次次的调试、测试、优化……

汗水挥洒,午夜灯火不灭。

功耗的问题,在新架构的加持下,渐渐迎刃而解。

系统的性能,也在自学习的过程中,一天天迈上新的台阶。

渐渐地,一个全新的便携式“穿云探雷”系统,在攻关团队的手中,初露峥嵘。

“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,我们的新一代‘穿云探雷’,已经初具雏形了!”

在一次团队会议上,张恒激动地说:“它不仅攻克了功耗的难题,更在智能化、适应性上,实现了新的突破!”

“我们要尽快制定野外试验的计划。”

徐占龙抢先说:“要在最接近实战的环境中,来检验我们的成果。”

“我来联系军方,争取到最全面的支持和配合。”

陈铭衡也跃跃欲试:“保障试验的顺利进行,是我们的责任。”

“试验的数据和经验,对下一步完善系统至关重要。”

林森补充道:“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,确保每一个细节万无一失。”

张恒点点头,眼中满是欣慰。

在新一代“穿云探雷”初具雏形之际,张恒主动联系了杨东祥首长。

“首长,我们的新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。”

在电话里,张恒汇报着最新进展:“它在实验室的各项测试中,都表现出色,但我们还需要更多实战环境的数据,来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。”

杨东祥赞许地说:“实战检验,是衡量任何军工产品的最终标准,我们一定要在最严苛的条件下,来淬炼我们的利器。”

“是的,首长。”

张恒坚定地说:“我们希望能尽快组织一次实地演练,在真实的雷场环境中,全面测试‘穿云探雷’的性能,请您给予支持和指导。”

“这正合我意。”

杨东祥爽快地答应:“我会亲自协调此事,为你们提供最优质的演练资源。

我们要用最严格的标准,来打磨这件利器,让它在未来的战场上,发挥最大的威力!”

挂断电话,张恒长舒一口气。

有首长的大力支持,演练的事就有了着落。

一场大规模的实战演练,在军地协同下紧锣密鼓地展开。

在边境的一处雷场,一支由工兵、特种兵、技术专家组成的特别作战队,正在集结。

他们肩负的使命,就是在最真实的条件下,对“穿云探雷”进行一次全方位的“会诊”。

“根据最新的卫星侦察,这一区域,是敌军重点布雷的地带。”

作战指挥室内,杨东祥正在向大家介绍情况:“地形复杂,电磁环境恶劣,对我们的排雷装备,可谓是一次极限挑战。”

“没错!这正是我们需要的试验场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