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五百八十章 机载探测预警系统(2 / 2)

加入书签

“好!”

王开利爽快地说:“那我们尽快安排一次面谈,详细讨论一下技术方案。”

“穿云探鹰”项目,拉开了帷幕。

从边防回到研究所的张恒,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新的研发之中。

会议室里,张恒和王开利正在进行一次深入的技术交流。

“根据我们的调研,现有的机载预警雷达,在探测低空、低速目标时还存在不少盲区。”

王开利指着屏幕上的一张图表说:“尤其是那些采用地面辐射制导的防空导弹,更是难以发现。”

“这确实是一个技术难点。”

张恒若有所思:“要突破这个瓶颈,关键是要发展新的信号处理算法,提高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和目标识别能力。”

“我们在‘穿云探雷’中,采用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识别技术,可以在复杂环境下精确分辨地雷的类型,如果移植到‘穿云探鹰’上,应该能大幅提升对导弹目标的识别率。”

“太好了!”

王开利连连点头:“您提到的这些思路,非常有启发性!我们一定要充分吸收‘穿云探雷’的成功经验,在传感器融合、信息处理等方面多下功夫!”

“还有一点很关键,就是要让‘穿云探鹰’具备即时响应的能力。”

张恒补充道:“探测到导弹只是第一步,及时采取规避措施才是最终目的。

这就要求系统能在毫秒级内完成信息分析和决策,给飞行员留出宝贵的反应时间。”

“您说得对!”

王开利恍然大悟:“我们要在算法优化上多做文章,争取做到实时处理!”

两人越聊越投机,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。

“对了,‘穿云探鹰’还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。”

张恒提醒道:“现代战场的电磁环境非常复杂,导弹本身也可能采取电子对抗手段,我们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,提高系统的强健性。”

王开利连连称是:“您真是考虑得面面俱到!我们一定要在这些关键技术上狠下功夫,早日让‘穿云探鹰’翱翔蓝天!”

“相信在您的领导下,一定能研制出一流的装备!”

“那就这么说定了!”

王开利紧紧握住张恒的手:“期待着‘穿云探鹰’早日成为空中雷场的克星!”

张恒从与王开利的会面中回来,立即召集了他的核心团队。

“‘穿云探鹰’项目正式启动了!”

他环视着周围的同事们:“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,我们要在‘穿云探雷’的基础上,开辟反导装备的新境界!”

“太好了!我等这一天已经等很久了!”

徐占龙激动地说:“探测空中目标,对传感器的要求更高,这将是一次技术的飞跃!”

“关键是要找到地面探测和空中探测的差异,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优化。”

陈铭衡分析道:“比如,空中目标的速度更快,信号更微弱,我们需要发展更灵敏的接收机制。”

“还有,空中环境更加复杂多变,电磁干扰更强。”

林森补充道:“我们的信号处理算法,能适应各种复杂场景,提供稳定可靠的目标识别。”

“好,我们马上开始吧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