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38章 怎能不心生怨恨(1 / 2)

加入书签

“野蛮部落虽然很强,却困于凉境,无力突破凉关,而景、夏两国,也不会坐视他们坐大。”

魏浩眉头紧锁,“这么说,当时的野蛮部落,实际上是受到了大楚的操纵?”

“不错。”魏忠义意味深长道,“三国瓜分中土时,野蛮部落几乎被消灭殆尽,关外的野蛮人,是大楚太祖有意留下的。他知道,大楚无论哪方面都不及景、夏两国。所以留下那一支野蛮人,当润滑剂。凉县作为流放之地,多为各国流放者,他们在此繁衍生息,但后代是无辜的。可惜,谁会在乎那些贱民?”

闻言,魏浩豁然开朗。

他一直觉得这方寸之地,野蛮部落的存在很不不合理。

如今看来,随即三国有意为之。

“大楚太祖喜欢用老祖宗的规矩束缚后代,目的是防止他们走上歪路,但他没意识到,百年前的规矩管不住未来的局势。

元定乾虽然聪明,但行事过于急躁,他故意输掉了几场战争,这是他的策略。他知道对抗窦相不容易,即使重用寒门子弟,短时间内也无法成功。

他提出的计划,起初让人震惊,但确实是当时他能提出的最佳策略。

他以战争为名削弱窦相势力,即使战败也能打击窦相的威望。

结果证明,元定乾的策略是对的。

连续败仗,使窦相受到质疑,甚至民间百姓都在骂窦相。

外界以为输的是元定乾,但明白人都知道,输的是窦相。”

魏浩惊叹,能当上皇帝的,都不是简单角色。

元定乾能玩出各种复杂的策略,可见不简单。

魏忠义呵呵一笑,“连续胜利让元定乾有些自满,他甚至打算派百万大军去消灭野蛮部落。

消息传开后,夏景两朝的使者纷纷出来调解,劝说元定乾要和平。

实际上,那是的威胁。

我至今记得,两朝使者公然在文武百官面前威胁说如果元定乾敢派百万大军出关,他们就会派出更多的大军达大楚。

皇帝和满朝文武都很不悦,但无人敢发声。

后来我们才意识到,这是窦相的策略。

正是通过这件事,窦相才恍然大悟,理解了皇帝的真实意图。

随后,为了挽回颜面,窦相开始打击走私游脚商,并假借元定乾的名义进行,你爹我也被牵涉其中。”

“究竟出于何种目的?”

“旨在安抚皇帝,同时也是让整个天下对我们怀恨在心。”

魏忠义长叹一声。

“他不仅严厉打击那些走私的商人,更是借机大行抄家之举,制造了无数冤案,使百姓苦不堪言,怨气冲天。借战争失利的名义,征收重税。

百姓的愤怒不会指向他,而是会归咎于皇帝。

奔波的商人遍布各地,传播着他的恶行,相较之下,谁还会去关注一个宰相的动向?

倘若元定乾能循序渐进,或许真有可能效仿景皇。

遗憾的是,终究难敌天意,纵然机关算尽,也难以抵挡大势所趋。

各地接连遭受天灾人祸,种种棘手的问题接二连三……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